close
愛子心切的林媽媽為了治療「阿鴻」找遍名醫,也四處求神問卜,但統統沒效,當時精神科醫師建議要長期吃藥,但林媽媽認為每天吃藥的效果不是很好,去年十月,在鄰居介紹下前往桃園市虎頭山爬山試試看愛笑運動,沒想到就此開啟了母子倆抗憂鬱的「笑療法」,連之前醫師建議申請的重大傷病卡,迄今都沒有機會使用。 林媽媽和阿鴻原本一週只去一次,但因效果很好,笑得「不過癮」,後來天天「練笑」,讓「笑」果倍增,阿鴻的笑容一次比一次燦爛。 笑友鼓勵 他還發明各種笑法 其實,在笑友的鼓勵下,阿鴻用「笑」取代了藥物治療,還發明了「相撲選手的笑」、「釣魚的笑」、「打高爾夫的笑」、「肚皮舞的笑」、「拔河的笑」、「打陀螺的笑」,最近還會主動講笑話,顯然愛笑讓他充滿自信,同時也增進了他的幽默感,難怪林媽媽風雨無阻也要陪兒子天天練笑。 月前,「阿鴻」親筆寫了一張「愛笑心得報告」,分享藉由愛笑運動可以讓身心放鬆,雖然在別人的眼裡感覺像「笑仔」,但為了追求健康、無憂無慮的人生,他仍會不時「笑出來」。 |
||
出處: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8/new/mar /3/today-north1.htm |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